空氣能和空調有什么區別
空氣能和空調有以下區別:
工作原理
- 空氣能:利用逆卡諾原理,通過壓縮機驅動,從空氣中吸收低品位熱能,經過熱泵系統將其提升為高品位熱能,用于供暖、制冷或供應熱水。在制熱時,吸收空氣中熱量經壓縮機壓縮升溫后,通過換熱器將熱量傳遞給循環水等介質;制冷時原理類似,只是熱量傳遞方向相反。
- 空調:依靠制冷劑在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閥等部件間循環。制冷時,室內蒸發器中制冷劑蒸發吸熱使室內空氣降溫,氣態制冷劑經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在室外冷凝器散熱變為液態,經膨脹閥降壓后再次進入蒸發器循環;制熱時通過四通閥改變制冷劑流向,使室內機成為冷凝器散熱、室外機成為蒸發器吸熱。
功能特點
- 空氣能:除基本的制冷、制熱功能外,還能高效制取生活熱水,可實現一機多用,同時提供冷暖及熱水供應。
- 空調:主要功能是調節室內溫度,部分具備除濕、凈化等輔助功能,但提供生活熱水不是其主要功能,即使有一些帶有熱水功能的空調,在熱水供應能力和效率上也遠不如空氣能設備。
舒適度
- 空氣能:采用水循環系統,制冷時送出的冷風溫度一般在 15℃-20℃,制熱時可搭配地暖等末端,熱量從腳底上升,符合 “溫足而涼頂” 的舒適感受,且對室內濕度影響小。
- 空調:采用氟循環,制冷時吹出的冷風溫度通常在 7℃-12℃,與人體溫差較大,容易讓人感覺不適,制熱時熱空氣集中在房間上部,會有頭熱腳涼的感覺,且可能使室內空氣干燥。
適用環境
- 空氣能:能在 - 35℃甚至更低的極寒環境下正常制熱,在高溫環境下也能較好運行,適用范圍更廣。
- 空調:普通空調在 0℃時制熱能力開始減弱,在 - 5℃時幾乎無法制熱,在高溫環境下運行時,制冷效率也可能下降。
運行成本與能效
- 空氣能:能效比通常較高,一般可達 300% 以上,消耗 1 度電可產生 3-4 倍的熱能,長期使用下來運行成本較低。
- 空調:在制冷時能效表現尚可,但制熱時,尤其是低溫環境下,能效比相對較低,耗電量較大,運行成本較高。
初始投資與使用壽命
- 空氣能:設備及安裝的初始投資一般比普通空調高。
- 空調:購買和安裝成本相對較低,但使用壽命大多在 12 年左右,比空氣能設備稍短。
結構部件
- 空氣能:采用的壓縮機多為噴氣增焓技術、二級壓縮技術以及變頻技術的壓縮機,換熱器等部件需要適應不同的工況和介質。
- 空調:通常采用普通壓縮機,結構設計主要圍繞制冷需求,換熱器等部件也是按照空調的制冷、制熱工況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