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為什么叫微波爐
微波爐之所以叫微波爐,是因為它是利用微波(波長 1 毫米 - 100 毫米的電磁波)來傳遞能量,從而實現烹飪、快速加熱和解凍、脫水和干燥食物等功能的爐灶。
微波是一種高頻率、短波長的電磁波,具有能夠穿透物體并使物體內部分子振動產生熱量的特性。微波爐內部的磁控管可以產生微波,微波經過波導管傳輸,由爐腔側壁的波導口在爐腔內激起復雜的微波電磁場分布。當食物置于該微波電磁場中時,食物中的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等有機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以每秒幾十億次的速度來回振蕩擺動,分子之間互相碰撞和摩擦,從而產生高熱,達到加熱食物的目的。
最早的微波爐被稱為 “雷達波” 爐,因為它的發明來自于雷達裝置的啟迪。后來,人們根據其利用微波加熱食物的工作原理,將其正式命名為 “微波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