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輔熱是指在空調制熱模式下,通過電加熱器來輔助加熱空氣,使室內溫度更快地升高的功能。
空調的制熱原理通常是利用壓縮機循環制冷劑,在室內和室外之間交換熱量。制熱時,空調將室外的空氣吸入,經過壓縮機壓縮后,進入室內機釋放熱量,使室內溫度升高,同時室內機中的制冷劑會吸收熱量變成氣體,再通過管道流回到室外機釋放熱量。
而空調輔熱則是利用額外的電加熱增加制熱量。一般采用的是 PTC(一種半導體發熱陶瓷)電輔熱技術,當外界溫度降低時,PTC 的電阻值隨之減小,發熱量反而會相應增加。采用了 PTC 電輔熱技術的空調,能夠自動根據房間溫度的變化以及室內機風量的大小改變發熱量,從而調節室內溫度。
空調制熱和輔熱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能耗和效率:輔熱功率通常大于制冷功率,能耗更高。制熱模式利用制冷劑循環吸收室外熱量,效率較高,能耗相對較低。
- 溫度均勻性和舒適度:輔熱可能導致溫度不均勻,且會讓空氣變得干燥,不利于室內空氣質量的保持。而制熱模式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濕度,溫度變化相對更均勻,人體感覺可能更舒適。
- 適用情況:如果需要快速升溫,但又不想耗費太多能源,可選擇制熱模式。如果需要長時間保持溫度,也可以選擇輔熱模式。此外,兩者的效果都會受到室內外溫度的影響。
在一些寒冷地區或室外溫度過低的情況下,空調制熱效果可能會變差,此時開啟輔熱功能可以較好地克服這一問題。但使用輔熱時要注意室內保濕,并結合自家溫度實際情況合理使用,以達到舒適和節能的平衡。例如,在環境溫度并不低時(20℃以上),可手動關閉電輔熱以節省電量;室內設定的溫度不宜太高,保持在 25~26℃左右即可;使用空調電輔熱功能 2 小時后需要開窗通風換氣等。
同時,也需注意電輔熱技術存在一些缺點,如耗電量較大、空氣干燥等。如果長期使用空調取暖且對舒適度要求較高,經濟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優先考慮不帶 “電輔熱” 功能的空調;如果追求性價比,不需要長期用空調取暖,則選擇帶有 “電輔熱” 功能的空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