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空調冬天制熱效果差的常見原因:
空調自身故障
- 制冷劑不足或泄漏:制冷系統泄漏會使參與熱循環的制冷劑減少,熱交換效率下降,導致制熱量不足。此時接入壓力表測量系統壓力,會發現壓力明顯低于正常水平,嚴重泄漏處還會有明顯油漬,輕微泄漏則需用電子檢漏儀查找.
- 四通閥串氣:熱泵型空調通過四通閥切換制冷制熱狀態,若四通閥串氣,部分制冷劑會在四通閥處直接由壓縮機出氣管返回到回氣管,使參與熱交換的制冷劑減少,熱交換效率降低。外在表現為高、低壓壓力不穩定,管道冷、熱不均勻,類似制冷劑不足或制冷、制熱都不足的故障現象,但高壓側壓力可能正常.
- 化霜控制器失靈:熱泵型空調制熱時蒸發器在室外機組內,采用熱沖霜化霜裝置的空調,若化霜控制器失靈,無法及時轉入化霜運行狀態,會使蒸發器結霜,影響熱交換效率,導致制熱量不足甚至停機。需著重檢查化霜感溫器件是否錯位、觸頭粘邊或接觸不良,風機葉輪是否打滑、風道是否阻塞,以及電磁閥或啟動繼電器是否失效.
- 毛細管或單向閥故障:空調毛細管、單向閥出現故障會影響制熱效果,比如單向閥串氣會導致反向不能截止,使空調器在制熱時只有一段毛細管參與截流降壓,降低低溫下的制熱效果.
- 空調濾網堵塞:長期使用空調且未定期清洗,灰塵會堵塞濾網,使空氣流通受阻,出風口出風量減少,機內制熱量無法被流動空氣及時帶出,造成制熱量不足.
- 空調匹數與房間面積不匹配:如果空調匹數過小,而房間面積過大,空調產生的熱量難以滿足房間的制熱需求,就會導致制熱效果差,例如 1.5 匹的空調安裝在 30 平方米的房間里,制熱效果自然不理想.
- 空調老化:使用年限較長的空調,其部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性能下降,從而影響制熱效果.
外部環境因素
- 室外溫度過低:空調的常規工作環境溫度區間一般在零下 10 攝氏度至 30 攝氏度之間,當室外溫度低于零下 15 度甚至更低時,空調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的難度加大,制熱效果會明顯下降,當溫度在零下 5℃時,機器的制熱效果幾乎下降到 60%,低于零下 7℃時,基本無法滿足制熱需求.
- 室外機結霜嚴重:冬季空調制熱時,室外機換熱器作為蒸發器使用,當室外溫度低且濕度大時,室外機容易結霜,結霜后又需化霜,化霜期間空調無法制熱,且頻繁的結霜化霜會影響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導致制熱效果變差.
- 房間密封性差:如果房間窗戶關閉不嚴密或存在其他漏風的地方,室內熱量會不斷散失到室外,即使空調在正常制熱,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溫度效果.
使用設置問題
- 未開啟電輔熱功能:部分空調帶有電輔熱功能,在極端低溫天氣下,僅靠空調本身的制熱能力可能無法滿足需求,開啟電輔熱功能可以提升制熱效果.
- 導風葉片設置不當:空調制熱時導風葉片應向下送風,確保熱氣朝下吹,如果導風葉片位置不正確,熱氣不能有效送達室內下方,會影響制熱感受和效果.
- 風速設置過低:將空調風速調為低檔,會使循環風量不夠,熱量不能充分散發到室內各個角落,導致制熱效果不明顯,可根據需要將空調調為 “超強” 檔,提升風速和壓縮機運行頻率,增強制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