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空調冬天制熱效果不好的常見原因:
空調自身故障
- 制冷劑不足或泄漏:制冷系統泄漏會使參與熱循環的制冷劑減少,熱交換效率下降,導致制熱量不足。此時系統的壓力會明顯比正常時低,嚴重泄漏處還可能會有明顯的油漬.
- 四通閥串氣:熱泵型空調通過四通閥切換制冷和制熱狀態,若四通閥串氣,部分制冷劑會在四通閥處直接由壓縮機出氣管返回到回氣管,使參與熱交換的制冷劑減少,熱交換效率降低,外在表現為高、低壓壓力不穩定,管道冷、熱不均勻.
- 化霜控制器失靈:熱泵型空調在制熱時,若化霜控制器失靈,空調無法及時轉入化霜運行狀態,會使蒸發器結霜,影響熱交換效率,導致制熱量不足甚至停機。需檢查化霜感溫器件是否錯位、觸頭是否粘邊或接觸不良,風機葉輪是否打滑或風道是否阻塞,電磁閥或啟動繼電器是否失效等.
- 毛細管或單向閥故障:毛細管或單向閥出現故障會影響制冷劑的流通和節流降壓過程,進而影響空調的制熱效果,一般需請專業維修師傅進行維修.
- 壓縮機故障:壓縮機老化效率下降,或壓縮機壞掉,無法正常壓縮制冷劑,使空調制熱能力下降。此時制熱運行電流會偏小,若壓縮機閥片關閉不嚴,還會造成制熱運行壓力偏低.
使用環境問題
- 室外溫度過低:當室外溫度低于空調可正常工作的溫度范圍時,空調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的難度加大,制熱效果會明顯下降。一般常規空調的工作環境溫度區間在零下 10 攝氏度至 30 攝氏度之間,當溫度低于零下 15 度時,超過制熱閾限值,空調可能無法正常制熱.
- 室內外溫差過大:隨著房間溫度的提升,室內外溫差加大,室內向室外傳遞的熱量增多,室內溫度上升速度就會變慢,當溫差達到一定程度時,空調器產生的熱量剛好都被傳遞到室外中和掉,溫度就難以再上升.
- 氣流組織不暢:如果室內層高過高、空調安裝位置不佳,如安裝過高,超過空調室內機的送風距離,或室內有燈槽阻擋,熱風吹不下來,無法形成良好的空氣循環,會導致人活動區域感覺不到熱風,制熱效果不好.
使用習慣及設置問題
- 過濾網堵塞:長期使用空調且未定期清洗,過濾網灰塵堵塞嚴重,會使空氣流通受阻,出風量減少,機內制熱量無法被流動空氣及時帶出來,造成制熱量不足.
- 未開啟電輔熱功能:部分空調配備了電輔熱功能,在極端低溫天氣下,僅靠空調的熱泵制熱效果有限,開啟電輔熱功能可提升制熱效果.
- 空調風速和模式設置不當:未將空調風速調至較大檔位或未選擇合適的制熱模式,如未調為 “超強” 檔,會使空調的制熱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制熱效果.
- 導風葉片方向不對:空調制熱時導風葉片應向下送風,若導風葉片方向未調好,熱氣不能朝下吹,會影響室內熱量的均勻分布,降低制熱效果.
電源電壓問題
電源電壓不穩定,電壓過低會造成空調啟動后壓縮機工作不正常,從而影響空調的制熱效果,使用空調時可避開用電高峰期,或在家中準備穩壓器來穩定電源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