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的電輔熱和制熱有什么區別
空調的電輔熱和制熱的區別
制熱原理的不同
空調的制熱功能是通過熱泵加熱的方式實現的,即利用氟利昂為媒介來傳遞熱量的取暖方式。氟利昂在室外機的冷凝器中吸收室外的熱量,將其變成高溫高壓的氣體,然后這些高溫高壓的氣體被輸送到室內機,在室內機中釋放熱量,使得室內的溫度升高。
電輔熱的工作原理
電輔熱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的方式來取暖,類似于電熱水器或電暖氣的工作原理。它內部通常裝有一個電阻絲,通電后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直接傳遞到房間內。
溫度控制方法的不同
空調制熱通過室外機的冷凝器吸收室外溫度,將氟利昂變成高溫高壓的氣體,然后到室內機釋放熱量后液化,通過這個房間將室外熱量交換到室內。這個過程涉及到氟利昂的相變,即從氣態變為液態,釋放熱量。
電輔熱則是通過電熱絲讓電能轉化成熱能,直接提高室內的溫度。這種方式較為簡單,但可能不如熱泵制熱那樣高效。
安全系數的不同
空調制熱一般安全無隱患,只有外機存在老化氟利昂泄漏的風險。而電輔熱制熱,電熱絲會出現高溫融化零件或者燃燒的事故。
耗電量的不同
電輔熱相比制熱,雖然能夠提供更高的溫度,但耗電量更大。這是因為電輔熱是通過電阻絲直接加熱空氣,而制熱則是通過氟利昂的相變傳遞熱量,前者更加消耗電力。
適用環境的不同
純熱泵型空調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下,當室外機環境溫度在-5攝氏度時幾乎不能滿足供熱要求。而帶有電輔熱功能的空調,由于電輔熱對空調發熱量的調節、輔助作用,則很好地克服了這一缺點,十分適合嚴寒地區使用。
綜上所述,空調的電輔熱和制熱在工作原理、溫度控制方法、安全性、耗電量以及適用環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用戶在選擇空調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來決定是否需要選擇具備電輔熱功能的空調。